• 设置
    日夜间
    白天
    主题色
    黑色
国能(福州)热电有限公司全力以赴防抗台风“苏拉” 鲜衣怒马少年时,不负韶华行且知——记甘肃电投张掖电厂扩建项目部李特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图赏 > 内容页

“水脉匠心”系列报道|济南水务集团张倩:数字化转型的版图上 用技术勾勒智慧轮廓的践行者|今日快看

2025-08-20 06:20:24 来源:大众网

编者按:

当城市的供水管网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到街巷里弄,当千家万户的水龙头流淌出清澈与安心,背后总有着一群默默耕耘的水务人。他们或许身处实验室,与试剂、数据为伴,在微观世界里筑牢水质安全的防线;或许坚守在设备丛林,与机械、线路同行,用精湛技艺保障供水系统的脉搏稳定;或许埋首于数字化浪潮,以代码、算法为刃,为传统水务注入智慧的动能……


【资料图】

大众网・海报新闻推出“水脉匠心”系列报道,聚焦那些在年复一年的坚守里,将平凡岗位化作舞台,用专业能力守护着城市供水的“生命线”的济南水务人,他们以匠心致初心,用实干托举使命,让每一滴水都带着责任与温度,滋养着城市的生长与生活的美好。

大众网记者 赵港宁 济南报道

在济南水务集团数字化转型的版图上,有这样一位用技术勾勒智慧轮廓的践行者,她就是生产管理部技术管理员张倩。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出身,手握电气自动化工程师资质的她,自踏入水务行业那天起,就把“技术创新”四个字刻进了日常,用一个个扎实的成果,在标准化建设与智能化改造的赛道上,跑出了属于自己的加速度。

走进城市供水的生产链条,那些规范有序的操作流程背后,藏着张倩对标准化的深耕。她牵头走遍14座水厂、5座关键加压站,从沉淀池巡检到加压泵运维,逐项梳理167项作业环节,最终形成系统的标准作业程序。这些带着“温度”的规程,像给生产流程装上了“导航仪”。至此,操作人员有了明确指引,失误率显著降低;设备运行有了科学参照,效率稳步提升,更为全市供水的安全生产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制度屏障。

不止于具体操作,张倩更在技术管理的“顶层设计”上发力。《厂站自动化、智能化、智慧化实施标准》为集团技术升级划定了清晰路径,《供水设施防冻保温技术标准》让冬季供水再无“冻阻”之忧。而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编制的E20团体标准《质量分级及“领跑者”评价要求 供水厂智能巡检系统》,在2025年正式发布时,更是把济南水务的实践经验,变成了可复制的行业智慧,为全国供水厂智能化升级提供了重要参照。

如果说标准化是筑牢根基,那智能化改造便是她为水务生产插上的“翅膀”。2019到2020年,张倩主导的生产调度系统升级项目,像给供水网络安上了“智慧大脑”,过去分散在各厂站的数据,第一次实现集中管理;调度决策不再依赖经验,而是基于数据模型的精准判断。这个让生产效率跨越式提升的项目,最终摘得2020年度集团优秀科技创新项目奖,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首个标杆。

2022年启动的智慧巡检项目,更是让“科技赋能”看得见、摸得着。张倩带着团队一头扎进32处二供泵房、3处加压站和1座水厂,用智能设备替代人工巡检,过去需要巡检员徒步记录的压力数据,现在实时上传系统;曾经依赖经验判断的设备异响,如今由传感器自动预警。改造完成后,巡检人力成本大幅降低,相关技术还拿下2项实用新型专利,这个让一线员工直呼“省力又精准”的项目,顺理成章地捧回了2023年度优秀科技创新项目奖。

时间来到2025年,张倩组织开发的“厂站报警信息智能分级系统”又一次带来惊喜,过去各系统分散的报警信息,现在实现“统一收纳”;不同级别的预警,能自动推送给对应负责人,形成“发现-处置-反馈”的闭环。这项让应急响应效率大大提升的创新,在集团AI人工智能应用大赛中斩获三等奖,成为传统水务拥抱AI的生动实践。

在技术落地的同时,张倩从未停下钻研的脚步。《济南市日供水量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及预测模型》等4篇专业论文,把实践经验提炼成理论成果;《泵房水浸自动报警排水系统》等4项实用新型专利,让一个个“小发明”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“硬技术”。这些成果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,而是真正走进水厂、泵房,变成了保障供水安全的“隐形卫士”。

从规范操作的每一个细节,到引领行业的技术标准;从让数据“说话”的调度系统,到让巡检“智能”的创新项目,张倩用八年如一日的专注,在水务数字化转型的路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迹。她的故事里,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藏着对技术的敬畏、对岗位的热爱,正是这样的坚守,让城市供水的每一滴水,都带着智慧的温度,流向千家万户。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安卓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21032478号-23   联系邮箱:89 718 09@qq.com

顶部